保健產品行業 何去何從?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城市之一,有賴香港完善的醫療體制、醫護人員付出的努力和港人的保健意識愈趨提高,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年滿18歲的受訪者當中,近6成表示有服用保健產品的習慣,從而推算出香港約有350萬成年人對保健產品需求殷切,每年消費總金額更高達250億港元,預期需求仍不斷增加。

 

 

該如何選擇保健產品﹖

隨著市民越來越關注自身健康、網絡上充斥大量健康資料,加上市面上林林總總的保健產品均聲稱有不同的保健功效,讓消費者無從入手,只好「放膽一試」,有見及此,保健業界不斷優化、提供更多功效實證,增加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信心和保持產品競爭力,此舉正好迎合香港保健產品市場不斷拓展的需要,惟業內人士指出政府帶頭工作才是關鍵。

 

 

 

 

完善營養標籤制度

營養標籤規例涵蓋預先包裝食品,保健產品亦不例外,導致規管方法和一般食品無異,業內人士指出如將一般食品和保健產品分開規管,消費者將獲得以下好處: 1. 清楚了解產品功效的機理 2. 可因應自身體質選擇產品 3. 清晰界定保健產品和一般食品

 

 

 

 

從港人三大熱賣產品窺探端倪

維他命和礦物質 奧米加(不飽和脂肪酸) 益生菌及膳食纖維 城市生活節奏急速衍生的情緒起伏、睡眠不足,飲食失衡、缺乏運動和精神不振等變得非常普遍,單從上述熱賣的產品就可略知一二。

 

 

保健產品行業健康發展有助建立雙贏

雖然保健產品並不能達到治病目的,卻可達到「治未病」的概念,意指洞悉疾病的可能,做好預防措施,減低發病和病情惡化的可能,這個小小的舉措,卻大大地減輕了因病情惡化而導致需要醫療系統照顧的需要,同時又節省了患者在藥物上的支出,成就了雙贏局面,但市民必須因應自身病情變化而諮詢醫生意見,切勿過份依賴保健產品代替藥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