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補腎會出現「虛不受補」?

為什麼補腎會出現「虛不受補」?

何昕 註冊中醫師


冬天在中醫理論中是補腎的季節,很多人都知道腎虛得補腎,但補腎又應該從何下手?曾有位咽痛患者就診,訴說因喝了自己煮的鹿尾巴湯後出現口乾、口苦、咽痛和鼻燥等上火症狀,認為自己是虛不受補。其實臨床上常碰到不少與這位咽痛患者類似的狀況,可趁此機會向大家解釋一下。

補腎也有「助陽」和「滋陰」之分。發生「虛不受補」的情況多是因為患者不了解自己的體質而引致。先說「助陽」,腎陽虛的患者本應可以靠服食助陽之藥物補之,但因香港屬嶺南地區,氣侯潮濕,加上平素的飲食習慣,港人的體質多數屬於脾虛濕困的類型。脾是生化之源,但凡食材都需要透過脾胃進行消化和吸收,但由於脾虛者的消化功能較差及脾胃已有濕氣,若再加上食療進補,或會加重脾胃的運化功能,最後困於脾胃的濕熱便有機會成為鬱火,導致上炎而出現口乾、口苦、咽痛和鼻燥等上火症狀。因此,在食用補腎助陽的食療之前應先清除脾胃的濕氣和加強脾胃的運化功能,這樣身體才能吸收得更好。

至於「滋陰」,有一種情況是本屬腎陰虛的體質卻錯用補陽之藥物,這就如同火上加油,使症狀更加嚴重。腎陰虛的原因是由於腎陰不足而出現虛火上炎的症狀,故此應以滋陰降火為原則,選用藥性清潤的食材和藥材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其實補腎也得因時、因人、因地而制宜,如對自己的體質有疑問,可先請中醫師對自己的體質進行評估及咨詢飲食及藥食的調理方法,這樣就可避免「虛不受補」的狀況了。

圖片來源:Emojipedia

何昕 註冊中醫師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碩士,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學學士,中國高級公共營養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腫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