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自卑
其實每個人的性格都是多面的,只是有個性特徵的程度之分。然而,所謂物極必反,過於自信便是自大,過度內斂便是自卑,兩者都會影響我們的日常人際交往。十八年前,我曾參加由美國心理學大師引入的LifeDynamic Program (LDP),這類體驗式課程能讓人看到無限的可能性,透過與人連結,可激發人類內心最本質的表現。
整個課程的設計加插了很多自我反思的環節,目的是藉此加強學員對自己的肯定。幾年前,我與當年認識的一位LDP同學再次碰面,她說又再上了一次LDP課程,原因是她的丈夫得了遺傳病而厭世,女兒親眼目睹心愛的爸爸跳樓自殺,面對這沉重的打擊,女兒變得意志消沉,性格變得孤僻,沉默寡言,久久未能擺脫內心的傷痛,最終媽媽決定與女兒一同報讀為期三個月的人生正向課程,希望藉此增加其正面的情緒,同時建立新的生活目標,尋找生命的意義,好讓女兒及早走出陰霾。我不肯定課程能否令年青人重燃生命的希望,但總有一天,孩子會感受到媽媽那份堅強與母愛,釋懷過去,再次活出精彩人生。
這個課程一方面可以讓人帶來重新燃點生命的動力,從而帶來正面的影響;另一方面,亦有人可能變得自我膨脹,如修畢課程後,認為自己有能力去拯救世界。那麼,到底為甚麼人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產生自大和自卑的心理呢?
容易自我膨脹的人,主要對自己的存在價值缺乏肯定,常常要依靠外在環境和身邊人的認同來肯定自己的價值。當他們缺乏足夠自信時,自我膨脹便成為一種過度補償或平衡。LDP利用一些情景設定,使學員們自發性地展露出個人性格的特點。例如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進行交流和接觸,這時候一個人所表現出來的自信心有可能會超出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而演變成盲目自大。
有人說自大跟自卑的表現,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不可分割。因為缺乏穩定的自信與自尊的人,極易受到外界環境和事件影響,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充滿全能的感覺;反之,一旦遭遇挫折,或受他人批評和指責,又會使硬幣翻到自卑的一面,喪失動力和上進心。
每個人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上,都不會事事如意,要正確認識自我,積極調整心態,欣然面對生活中的喜與悲,才能活出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