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基本法(一)

管教基本法(一)

黎大森 精神科專科醫生


對於管教這個議題,現今香港社會存在不同的意見,但不論是哪種管教方式,最終目的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有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個「高分低能」的下一代。近年我們常常提及的怪獸家長、虎媽、直升飛機家長、起跑線等新名詞,都和這議題息息相關。

我發現隨著香港父母教育程度提高,小孩的行為和情緒問題卻變得嚴重,我想這與父母對小孩管教的方法有一定關係。從前上一代的母親多為全職主婦,精力主要放在家務和小孩身上。雖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她們言傳身教,用體驗的方式訓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失敗了便再給小孩嘗試。很快小孩也能掌握應有的技巧,對往後成長打好重要的基礎。

但現代父母普遍要全職工作,大多是僱用外傭來處理家庭的起居飲食和照顧小孩。他們缺乏與孩子相處時間,容易忽略小孩的日常細節問題,但當問題浮現的時候,往往已進入比較嚴重的程度。除此之外,家長過分保護和溺愛子女,事事都為他們安排妥當,這反而妨礙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個別孩子已達十歲還不懂用筷子,又或以為西瓜本來就是紅色而非綠色,這情況並不罕見。

把孩子捧在手心,會使小孩缺乏訓練和體驗失敗的機會,將來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便無法妥善處理,最終引致一連串的身體及情緒問題。其實孩子成碰到困難在所難免,不給予他們解難和學習的機會,只會阻礙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使他們無法解決問題,最後造成惡性循環,成為「高智低能」子女。因此,家長應多投放時間在小孩身上,讓他們多作嘗試,一起面對失敗,再建立成功的經驗和自信,這才能有勇氣面對日後成長中的挑戰。 

很多家長都抱怨管教小孩很吃力,本來小事一樁,但最後卻和孩子大駡一場,嚴重的還要警察到場協助處理。其實控制自己的情緒是管教孩子的第一步,把怒氣減輕才能理性地與孩子討論對錯,找出解決方案。作為家長,保持一顆童心很重要,可以使我們從小孩的角度出發,而非單從大人的角度去判斷事情,這不但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更能增進親子互信的關係。孩子的心裡變化會隨著年齡而改變,管家方法也不一樣,故家長不能夠用單一的方法和態度來處理所有事情。

那麼,家長們可以怎樣做呢?現代管教孩子的方法強調正面管教技巧(Positive parenting skill),就是要有技巧地向孩子提出正面的批評,盡量少用負面語句,避免打擊孩子們的自信和自尊心,使他們對自己、他人和未來都抱有正面的評價。所謂正面的批評,如:你成績比上學期進步了,我想你一定下了不少苦工,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的。只要換個方式表達意見,多用正面的語句,孩子會較容易接納你的意見,也可以增進父母和子女的關係。

圖片來源:RTHK

黎大森 精神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在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神經生理學部深造癲癇和精神病學研究,歷任瑪麗醫院及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及副顧問醫生和香港大學精神科及家庭醫學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另為首位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獲得澳洲維多利亞省認可精神損傷評估資歷。現私人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