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和情緒病

壓力和情緒病

黎大森 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不論是各年齡層和各階層都面對不同形式的壓力。學生經常要面對測驗、補習、功課、全港性系 統評估(TSA)的操練和各式各樣的公開考試、比賽等,幾乎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沒有時間能夠停下來;而上班一族也好不了多少,工作時間冗長,下班後仍要不斷進修和參與工作相關的活動和應酬,回家後還要處理家中的各種大小事務, 為人父母的更要處理子女的教育和學習問題。如果缺乏有效的減壓方法,日積月累的壓力可能隨時爆發,輕則身體會感到輕微不適,重則會引發情緒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早前預期,抑鬱症於2020年將會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病症(第一病症為心臟病),至2030年更會進一步成為全球第一大病症。有大型醫學研究指出,情緖病變會增加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和相關的死亡威脅。要有效預防情緒病, 第一要先對情緒病的病徵有基本認識,第二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第三要懂得處理壓力問題,最後要有正向思考以面對各種挑戰和考驗。

壓力過大會引發情緖、心理及生理問題。情緒方面,會使人會變得緊張、擔憂、焦躁不安和心煩意亂;生理方面,會出現心跳加快、心悸、頭暈、呼吸急促及困難、肌肉緊繃、乏力、輕瀉、胃氣脹、胃痛、失眠和入睡困難等;思想方面, 會失去自信心、對生活感到消極和無法集中精神。 

情緒病如抑鬱症的病徵可從三方面分析:心理方面,患者會持續感到悲傷和空虛,這種感覺可維持一整日,甚至長達兩星期或以上,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患者亦會對本來感興趣的事物之熱情度減退,不如從前般享受。生理方面,患者的睡眠質素、食慾和動力皆有負面影響,或會出現體重下降、沒精打采、容易疲倦以及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的徵狀。至於思想方面,他們有機會出現「三無現象」, 第一無就是感覺自己沒有價值,有嚴重的自卑感和內疚感, 經常自責;第二無是無助感,患者覺得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沒有足夠能力協助他們改善和處理所面對的困難和問題;第三無是感到前路茫茫,認為未來沒有希望和出路。當「三無」 的思想不斷擴大,患者便有機會出現自殘或自殺的行為。

情緒病令人困擾,但近年已有很多有效的藥物可治療及改善情緒問題,如果配合相關的心理和行為治療,患者的情緖一般能於數星期內有所改善。如有需要,患者應持續接受治療,當中大部份人都能走出陰霾,重新出發。

圖片來源:Emojipedia

黎大森 精神科專科醫生

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曾在倫敦國王學院醫院神經生理學部深造癲癇和精神病學研究,歷任瑪麗醫院及青山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及副顧問醫生和香港大學精神科及家庭醫學科名譽臨床助理教授。另為首位香港精神科專科醫生獲得澳洲維多利亞省認可精神損傷評估資歷。現私人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