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機會 跨領域發展


把握機會跨領域發展

 陳繼宇博士為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的副院長(資訊及發展),亦出任多項公職,包括數碼港企業發展顧問組成員、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創投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科學園導師等,涉足政策、創科、教育等多個範疇,年紀輕輕已獲太平紳士的名銜,就讓陳博士來跟我們分享一下他的成功之道。

陳博士表示要好好裝備自己,才能把握機會。小時候因家貧,欠缺栽培,錯失了不少學習機會。長大後,他在短時間內完成了多個不同方面的學位,涉獵到多方面的知識,避免因能力不足而錯過表現自己的機會。

除了知識,心態亦十分重要。陳博士認為凡事要正面思考,比同輩主動爭取表現機會,陳博士分享:「畢業後擔任研究助理,我會自己擬定計劃書給教授爭取資助,而不是等待來年是否仍有資助,實現續約升職加薪。」

長輩的提醒和提攜對他的仕途亦很重要,例如他年輕時在智經研究中心工作,其中需要負責編寫會議記錄,但他當年與其他年輕人一樣,認為此工作不太重要,前金管局主席陳德霖便教導他,編寫會議記錄的人能掌控會議的流程,亦能從中看出與會者的能力。他從中領會到每份工作都會有其得着,智庫的工作亦讓我認識到很多社會精英和政府中高層,前輩的提攜有助我後來加入很多政府委員會。

 

陳博士認為只要向團隊清晰交代計劃的目標和執行方向,要帶領一個團隊並不困難。然而,有時有些同事的能力稍遜,便要先了解他們的不足之處,適時給予幫助,令計劃可以順利完成。陳表示:「一些政策/計劃可能會有風險,有些同事會考慮所有會出現的情況,但我認為不應因個別情況而改變,甚至放棄政策,當成效大於風險,便應『去馬』。」面對老闆,陳博士坦言:「老闆不做的事才需要聘請其他人幫忙,所以不應投訴老闆的不做事,而是要了解老闆的需要。」能否從公司的角度出發,明白老闆的思維甚至做每件事背後的最終目的,是老闆分辨人才的重要條件。

 

現時政府着力推動發展創科產業,從小開始培養科學和創意產業的人才,例如在中、小學加入STEM課程,但卻面對師資不足的問題。相反,高等教育則有供過於求的趨勢,部分專上學院正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政府可以乘勢將高等教育產業化,吸引更多外國學生來就讀。例如東盟國家,如越南、柬埔寨等,這些國家的發展迅速,但教育程度低,對高等教育的需求殷切。陳博士認為發展創科的大方向是「無人做我做,殺出新血路」,除非十分有信心自己的產品比別人優勝,否則發展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會比較容易成功,例如內地和新興國家都是有潛力的市場。

 

有人說「一代不如一代」,社會部分人認為當今世代的年輕人不夠勤奮,亦有一些諸如遲到、不負責任等陋習。因為有大部分人都有一、兩項這些小問題,陳博士提醒,若能避開這些陋習,便已比大部分人優秀,成為社會頭10%的人才並不難。他認為創業者要放遠眼光,開拓不同市場,亦要靈活變通。陳博士表示:「在甄選創業方案時,除了考慮方案本身,亦會考慮提案人能否應付轉變,如果他們在執行方案時不懂審時度勢,則較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