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年輕化 30歲後增風險

骨質疏鬆年輕化 30歲後增風險

陳禮樂 骨科專科醫生


注重美白或阻礙鈣吸收 骨質疏鬆年輕化不可輕看

很多人認為骨質疏鬆是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但事實在現今社會,港人普遍缺乏運動、少到戶外吸收陽光,加上一般人沒有喝牛奶及進食芝士的習慣,鈣攝取量不足,使港人在中年後大大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的風險。有調查顯示,港人比歐美人士較易出現骨質疏鬆,而其風險由30歲後已開始增加。故此我們年輕時便要注重骨骼健康,預防應及早開始!

骨骼新陳代謝日漸減慢 影響鈣質吸收

人體每天都會有新的骨骼組織形成和流失,由骨芽細胞負責製造和修補骨質,而破骨細胞則不斷侵蝕老化的骨質,這就是骨骼的新陳代謝過程。骨的新陳代謝愈好,骨質密度就愈高。骨骼要有效地吸收並儲存鈣,骨骼才會健康。骨質密度的高峰期一般為25至30歲,大約在30歲後骨代謝日漸減慢,加劇了破骨細胞的產生。這時破骨細胞比骨芽細胞更活躍,意味人體骨質被侵蝕的速度比造骨快,骨頭上便會形成很多小洞,導致鈣質流失。更年期後的女士因體內雌激素急劇下降,骨質流失更加快,她們會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高危族。

不良都市飲食習慣 加速鈣流失

大量臨床研究顯示,不論男女老幼,鈉的攝取量一旦過高,就會加劇鈣質的流失。亞洲人一般口味偏重,喜歡偏咸的食物,加上港人經常出外用餐,在日常飲食中,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鈉、鹽、蛋白質和咖啡因等,又少食高鈣食物,增加鈣質流失的機會。此外,不少港人缺乏運動,關節骨骼受傷的機會也隨之增加。而不少白領接觸陽光的機會較少,即使在戶外,很多人(尤其是愛美、注重美白的女士們)都會出動太陽傘和塗上厚厚的防曬霜,這均會阻礙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降低鈣吸收的效率。

補充營養才能鎖鈣補骨

要保持骨骼健康,除維持骨骼中的鈣含量,更應注意骨質密度。成年人每天需攝取1000-1200毫克鈣質,建議多吃奶類製品、乾果和綠葉蔬菜等,亦可考慮選擇合適的營養補充品,抑制破骨細胞的生長、活化造骨細胞,使骨骼的新陳代謝維持在健康水平,減低骨質流失的機會,有效預防骨質疏鬆。

陳禮樂 骨科專科醫生

擁有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骨科)及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院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