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基因非宿命 腸道主宰健康


每個人身體有10-30萬億個細胞,有大概22000個遺傳基因。但是科學家估計人類身體微生物數目,是細胞的3-10倍,體內微生物的基因數目,總和高達二千萬,是我們自身基因的1000倍。

 

腸道細菌失衡與疾病的相關研究

研究發現,很多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濕疹、過敏、腸易激綜合症、腸炎、腸癌,甚至自閉症、失眠、抑鬱症等都與腸道細菌失衡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簡單來說,腸道細菌分好菌、中性菌及壞菌,他們在腸道裏互相角力,相互制衡。這些細菌會分解我們吃進肚裏的食物,製造不同的脂肪酸及化學物質。曾經有科學研究發現,把肥胖及正常體重的人類糞便,分別放進不同的小鼠腸道裏,然後給兩批小鼠餵飼低脂、低能量食物。之後發現,接受肥胖病人糞便的老鼠,雖然食低脂餐,都會變得很肥;而另一組老鼠,就可以變瘦。可想而知,腸道細菌直接影響我們身體吸收及荷爾蒙的運作。

 

怎樣改善我們腸道細菌達至最佳狀態?

我們腸道的細菌和我們的飲食息息相關。現代化的飲食,品種多元化下降,我們身體細菌多元化亦相繼降低。因此我們不要偏食,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肉類、奶類、海產、堅果、豆類、蔬菜、水果類等都要有均衡的比例。加工食物加入大量添加物,例如乳化劑、高度糖分、防腐劑及其他化學添加物。研究發現,加工食物破壞我們腸道微生物多樣性,損害腸道保護黏膜的功能,令腸道有異常的免疫系統反應。

 

食益生菌對身體是否有幫助﹖

近年有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及嬰幼兒時期,適當地服食益生菌有助腸道健康,從而減低患濕疹的風險。依靠服食益生菌而達致理想的腸道健康效果,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雖然腸道細菌失衡和很多不同的疾病有著直接和密切的關係,卻不是所有人有著同樣的細菌失衡情況。可想而知,不會因為服食單一種類的益生菌,就可以醫治相同的疾病,必須因應每人腸道失衡的情況作出選擇。現在有腸道細菌基因檢測方法,檢查每個不同病人腸道細菌失衡的情況,進而決定服食哪類益生菌。另外,選定某種益生菌的時候,也要選擇高品質的益生菌,例如能夠抗胃酸、抗膽酸,確保有足夠的存活性,令益生菌能夠到達腸道,發揮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