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十大消毒殺菌謬誤 預防兒童四大嚴重傳染病

酒精濃度愈高 ≠ 殺菌效能愈好


飯前要洗手、去公園玩完要洗手……為方便起見,很多家長都會隨身帶備濕紙巾或酒精搓手液作替代,但坊間的消毒殺菌產品成效是否顯著?而這些消毒產品又是否安全呢?註冊藥劑師黄俊豪指:「酒精只能殺菌及消除少量病毒,對於一些與常見兒童疾病有關的非包膜病毒,例如手足口病(腸病毒E71)、輪狀病毒感染等,酒精只能使其失去活躍能力,卻不能將其殺死。」

藥劑師為家長們解答十大常見消毒殺菌謬誤:

謬誤一:只要勤洗手就沒問題?

不是勤洗手就沒問題,必須要跟隨正確潔手步驟,用梘液及清水洗手最少 20 秒,不能草草了事。

謬誤二:濕紙巾和酒精搓手液可殺死病毒嗎?

對於一些與常見兒童疾病有關的非包膜病毒,例如手足口病(腸病毒E71)、輪狀病毒感染等,酒精只能使其失去活躍能力,卻不能將其殺死。

謬誤三:市面上消毒產品標示「殺菌99.9%」,可信嗎?

消委會檢測市面上的搓手液和濕巾,部分標明「殺菌99.9%」,但部分沒有列明能殺滅常見分枝桿菌及真菌等,也沒有相關測試報告證明其殺菌程度,消費者難以得知產品的實際消毒效用。

謬誤四:酒精濃度越高是否最有效殺細菌?

不是。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和世界衞生組織認為,濃度在60-80%的酒精溶液最有效殺菌,濃度太高會適得其反。

謬誤五:使用酒精搓手液對皮膚及人體沒有傷害嗎?

高濃度酒精產品或經常使用容易令皮膚乾燥、造成肌膚乾裂,有機會令雙手流失皮膚上的皮脂及水份,亦有機會引致敏感;用完後未乾,小朋友搓眼有可能引致結膜炎或令角膜受損。

謬誤六:市面的搓手液及濕紙巾政府有監管嗎?

沒有。消毒搓手液及濕紙巾一般不受《藥劑業及毒藥條例》監管,包裝上標示不同程度的清潔、消毒、殺菌或抑菌的效能有機會沒有相關測試報告證明。

謬誤七:聲稱含「天然」殺菌成分的潔手產品是否比較安全?

現時未有大量醫學研究證明例如茶樹油、百里香等的殺菌能力。

謬誤八:消毒濕紙巾可以抹手及面,對嗎?

不建議抹臉部,因市面上標榜具有殺菌及消毒功能的濕紙巾,可能會令皮膚過敏。

謬誤九:消毒濕紙巾及搓手液是否適合嬰幼兒使用?

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佈於2011至14年間,共有70,699宗12歲及以下小孩誤吞酒精及非酒精消毒液,當中超過9成為0-5歲小孩,誤吞有機會導致急性中毒。

謬誤十:只有酒精能消毒及殺菌?

不是,漂白水(FAC)、次氯酸(HOCl)和碘酒同樣可以消毒。

兒童四大傳染病可致命 正確洗手可預防 

兒童免疫力較弱,本港兒童四大嚴重傳染病分別是手足口病、流感、輪狀病毒感染及肺炎,這些傳染病主要經接觸感染,兒科專科醫生温希蓮醫生表示,上述傳染病絕對不能忽視,若兒童不幸患上,嚴重者可引致其他併發症,甚至死亡。她續指,正確洗手是阻止病菌傳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聯合國兒童基金「世界洗手日」有關指引表明,正確洗手能減少高達5成的疾病風險,甚至可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