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無「燒」?


「發燒」這個病徵對成人而言如同家常便飯,可是如自己的孩子出現發燒時,父母馬上變得手足無措。因此,父母們必須對發燒這個病徵有更多的了解才懂得如何處理,首先父母要明白到發燒只是病徵,重點是找出病源才可對症下藥。以下是四個常見的誤解。

全身溫度皆一樣嗎﹖

身體不同的部分均有特定的正常溫度指標,某些身體部份的溫度會較為穩定,而且不易受外來環境所影響,所以,醫生會選擇以下幾個可靠的嬰兒身體部份作為標準量度處:

發燒一定要吃退燒藥﹖

對身體而言,發燒來自身體藉以促進新陳代謝的方法對抗外來病菌侵襲,因此,胡亂使用退燒藥則不一定有效使體溫完全回復正常;一般的情況下,體溫上升至某一溫度水平才建議服用退燒藥。一來可以有效地把體溫降低,舒緩病人不適;二來並不會勉強遏止正常的生理反應。以下是建議服食退燒藥的發燒溫度:

 

體溫稍高就是發燒﹖

量度體溫的時間存在一定的技巧,當人體活動時,新陳代謝會增加,同時亦會增加熱量的釋放。例如嬰兒吃奶後、大哭後或剛一覺醒來等情況下,量度體溫並不是理想的時間。所以,讓孩子平靜後的30分鐘才開始量度體溫會比較準確,如果體溫持續居高不下,就是不正常的反應,需要找醫生診治。

高燒就危險,低燒就安全

一般認為發高燒代表危險,反之就安全,這個說法並不可一概而論。父母們也許有過類似的經驗:孩子燒到40º C仍然十分活潑,其實發燒是個人的身體反應;面對同一種病菌侵襲,部份患者會出現少許不適,另一邊廂卻有人會發起高燒!同時,很多人誤以為高燒會「燒壞腦」,其實,身體會自動調節熱力的分佈,並不會自我損害細胞;相反,如果不是發高燒,卻精神不振,情況則仍然令人擔心,需盡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