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最新治療科技「超微創」傷口僅1cm


常見的腰椎病包括椎間盤突出症(Prolapsed lumbar disc)、腰椎纖維環撕裂(Annular disc tears)和腰椎管狹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因此患者會出現腰骨痛、坐骨神經痛,即痛楚由腰部蔓延至大腿或小腿,甚或伴隨麻痺或火燒的感覺,影響下肢活動能力。上述症狀可能偶爾復發,或隨著年月逐漸惡化。當患者持續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向骨科專科醫生求醫,接受適當的檢查和治療。

發病初期,骨科專科醫生一般會為病人安排保守治療,例如處方止痛藥物、消炎藥膏、藥貼和物理治療;倘患者下肢麻痺的情況嚴重,或需服用神經線藥物。若接受保守治療超過六星期,情況仍無法改善並影響日常生活,醫生可能會建議患者接受合適的手術。

腰椎手術分為傳統手術和微創手術兩大類。傳統手術的傷口約5至10厘米。隨著手術技術發展日趨成熟,目前最新的「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手術」僅需開一個小於1厘米的傷口,透過內窺鏡放入精細的儀器進行手術。由於傷口小,大大減少出血和對身體軟組織的傷害,故患者的復原速度較傳統手術快,術後出現後遺痛楚的機會也大大降低。

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手術起源於韓國,隨後日本、東南亞和部分歐洲國家均陸續開始採用。此項手術至今已經發展至第二代單孔經皮穿刺腰椎減壓術(Percutaneous Stenoscopic Lumbar Decompression, PSLD)。第二代的技術和好處更廣泛,除了可以移除突出的椎間盤和修補撕裂的腰椎纖維環;更可以治療椎管狹窄症,將變厚的黃韌帶和增生的骨刺完全移除,醫生在手術期間更可一併處理單節或多節脊椎管導狹窄問題。神經線和神經根便不再受壓,病人的痛楚亦得以逐漸消除。 現在我為大家分享一些個案:

個案一: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Ray(化名)是一名廿多歲的年輕人,在辦公室彎腰搬重物後感到腰痛難擋,痛楚延伸至腿部,要馬上到急症室求醫。急症室醫生為他注射止痛藥物後著他回家休息,可惜不久痛楚再次來襲。他來到骨科及脊椎中心時,需以扶手站立及以輪椅代步。核磁共振掃描顯示有嚴重的椎間盤突出,壓迫著右邊的神經根。由於痛楚嚴重,遂安排他接受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手術,移除突出的椎間盤。手術後他的痛楚馬上得到舒解,康復進度理想。

個案二:三項鐵人運動員

Oscar(化名)是一名年約三十歲的三項鐵人運動員。他被腰痛困擾了超過一年,曾經接受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跌打、針灸和推拿等等,惟情況均無改善。核磁共振掃描發現其腰椎第四及第五節(L4/5)纖維環撕裂,引起痛症。為了讓他明白腰椎纖維環與其痛症的關係,我為他安排在電腦掃描導航之下將局部麻醉藥注射到纖維環。注射完畢後,他的痛楚立即消除,病人從而得知痛症乃源於腰椎纖維環撕裂。由於痛症令他無法繼續其熱愛的三項鐵人運動,骨科醫生遂向他分析情況,最終他同意接受超微創內窺鏡腰椎纖維環修補手術。手術透過內窺鏡將撕裂的部分移除後,纖維環會漸漸長出新的組織及癒合。困擾Oscar逾一年的痛楚,在手術翌日已經大大減輕;數個月之後,他已可以游泳、跑步和踩單車,重拾他熱愛的三項鐵人運動。

個案三:88歲高齡人士

許多人都會有疑問,年紀大能承受手術嗎? 88歲的黃伯是接受超微創內窺鏡腰椎手術的患者當中最年長的一名。他因為長期右腿麻痺影響走路,經過一年保守治療無效後來到骨科及脊椎中心。醫生向黃伯及其家人解釋,核磁共振掃描顯示黃伯腰椎的的第四及第五節,以及第五節與薦椎之間出現較嚴重的腰椎管狹窄症。最後黃伯及其家人同意接受手術。手術透過全身麻醉進行,期間輔以實時神經監測系統,不但使手術的安全性提高,而且可馬上得知手術完全消除神經線的壓迫。黃伯在手術翌日便可出院,並在術後的兩星期、兩個月和六個月定期覆診,復原情況理想,黃伯和家人都非常開心。

醫生的話:

儘管每一項手術都存在風險,但其實大部分患者都能在手術翌日下床活動並出院回家休息,康復速度理想,很快便能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寄語患者別諱疾忌醫,勉強忍痛。筆者在臨床上曾遇過一些患者,因為忍痛而減少活動,最終導致肌肉萎縮,無法站立,屆時就連手術也無法將情況逆轉。切記老生常談的一句話:病向淺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