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天時.地利.人和 釀出幼兒流利的英語


要幼兒學好英語,怎辦?我認爲培育幼兒學好英語,就像釀造美酒一樣,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家長要先集齊語言學習的三大法寶~ 「天時、地利、人和」,假以時日,幼兒就能「浸出」流利的英語。

 

首先,「天時」

「天時」是指把握時機。0至3歲是開展外語學習的黃金時期,理由有三。第一,在此階段,幼兒的母語發展尚未成熟,在沒有很大的母語「包袱」下,更容易學習外語的發音,說外語少夾雜母語的「口音」。第二,3歲以下幼兒可塑性甚強,未對任何一種語言有偏好,不似4歲孩子,會向父母進行反建議:「爸爸、媽媽,講中文,唔好講英文喇!」最後,相比較爲年長的孩子,3歲以下幼兒的世界簡單得多,沒有那麼多誘惑,他們不用外出見朋友、不會沉浸在社交平台。這階段的幼兒活在當下,不會一心二用,例如:一個空瓶子,可玩上15分鐘;聽故事時可「忘我」到忘記上洗手間。基本上,家長給幼兒甚麼,他們就會如海綿般充分吸收,因此父母不要遲疑,應把握時機,讓幼兒盡早接觸英語。緊記:「早學三光,晚學三荒」!

 

其次,要善用「地利」

「地利」指環境上的配合,這裏所講的「環境」不單是指家中的實物設施和資源,還包括人力資源。在實物方面,如果幼兒身處「書香」環境,自小接觸大量的圖書或學習素材,例如:故事書、圖冊、兒歌書、語文學習海報、字卡等,他們在外語學習上已成功了一半,因爲這些學習素材能讓他們主動探索。但要在餘下的一半達致成功,人力資源不可或缺。如果家長或照顧者能善用上述實物資源,跟幼兒溝通互動,就能事半功倍,「打通」幼兒學英語的「經脈」。我建議家長可以採用以下的策略:

親子英語互動策略 – 多唱兒歌,邊唱邊做動作能幫助幼兒投入和理解歌詞內容; – 指着書內圖畫,講述情節和內容,跟幼兒一起預測情節發展; – 表達自己對書中內容的想法和感受,有助引導和鼓勵幼兒日後能自信地描述自己的觀察、想法和感受; – 嘗試聯繫圖書的內容與真實生活,多向幼兒提問,例如:故事中的人物怕見陌生人,你也一樣嗎? 通過這些策略,幼兒所學到的不單是英語,同時也包括專注於與他人溝通互動的能力和學會抒發感受等,一舉數得。

最後,「人和」

指幼兒周邊成年人之配合

  1. 從本地關於親子英語互動的調查得知,雖然家長非常有決心讓幼兒學好英語,但他們每週大都用少於40分鐘跟幼兒分享英語故事,這反映儘管家長對幼兒的英語學習期望甚為殷切,可是讓幼兒接觸英語的機會卻不足。我建議家長每天用至少30分鐘跟幼兒進行深度的互動(參考以上建議的「親子英語互動策略」),這30分鐘不需連續,家長可因應幼兒的專注力而調較每次溝通互動的時間,可以是每次10分鐘。反而更重要是選擇幼兒最精神、最投入的時間跟他/她互動。
  2. 要增強幼兒學英語的動機,幼兒需要有「用武之地」。於本地家庭成長的幼兒,一般不太可能跟三個或以上的家庭成員以英語進行互動。針對這個缺乏英語溝通對象的問題,家長可請幼兒以英語唱一首兒歌或是説一些句子,若幼兒還未懂得説話,可請他/她跟着兒歌跳舞,然後透過智能電話把片段跟親友分享,並請親友留言鼓勵。看到自己的付出得到肯定,幼兒自然有更大動力去學習和運用英語。
  3. 家長要有耐性,正如美酒需要時間釀造,學習語文也是一樣。很多時,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幼兒好像「一舊飯」似的,跟他/她説話時,好像無甚反應。其實,幼兒和成人的學習速度不一樣,對訊息的接收也與成人有別。一般來說,幼兒接收訊息以後,都要醖釀一段時間,才會以動作,甚或是語言,把學會的東西表達出來。這個過程所涉及的「醖釀期」,短則兩三天,長則可以是半年或以上。我建議家長不要太急於求成,過份着緊於幼兒的反應,應順其自然,能説多少就多少!往往在你最沒有期望之際,幼兒會忽然説出你半年前説過的英語呢!

 

黃國成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兼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