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專注力不足/ 過度活躍症」
黎大森 精神科專科醫生
我們平日所提到的過度活躍症,其真正的全名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然而,這名稱也不足以全面反映患者的病況,因患者除了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過度外,他們普遍比同齡的孩童更衝動和魯莽。「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病徵一般會在六、七歲前出現,而問題也不只是發生在家中,於學校和一般社交場合也很常見。此症為患者的日常生活、社交和學習均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亦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家庭和社交問題,實在不容忽視!
要診斷「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臨床診斷是世界主流的診斷標準。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協會的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定義,「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病徵如下:
專注力不足:
- 粗心大意,容易犯下不小心的錯誤
- 難於工作、遊戲或活動時保持專注
- 不留心別人的說話
- 難以集中精神聽從指令
- 難以自行安排、籌劃工作和活動
- 逃避進行一些需長時間專注的活動
- 時常遺失物件,如書本或文具等
- 容易分心
- 經常忘記要做的事情
一般來說,如小孩長期(六個月或以上)維持有六種或以上的病徵,便很大機會存在專注力不足的問題。
活動量過度:
- 「周身郁」,難以停下來
- 亂跑亂跳
- 坐不定,經常離開座位
- 難以安靜地參與活動或玩耍
- 說話過多
衝動魯莽:
- 不能安靜等候
- 經常打斷別人的說話或活動
- 做事不經思考
一般來說,如小孩長期(六個月或以上)維持有六種或以上的活動量過度及衝動魯莽的病徵,便很大機會患有過度活躍症。
據最新醫學研究顯示,患上「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原因是患者前額葉部份(背側前額葉皮層)和前扣帶皮質活動量不足有關。額葉的主要職責是執行和支配各種動作和行為,而前扣帶皮質則與專注力有密切的關係;如果這部份出現問題,患者便難以專注,行為和動作會出現明顯的偏差, 令患者未能完成任務。臨床醫學研究更指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患者的前額葉皮層與其他同齡小孩有別,他們發育會比較遲緩,專注能力較弱,但在運動皮質區卻有早熟的現象,這也解釋了為何患者出現專注力不足及活動量過度的病徵。
現今治療「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藥物主要是中央神經刺激劑,其作用是刺激和增加前額葉及前扣帶皮質的活動量,從而改善患者的專注力,並減輕病症帶來的影響。臨床研究發現,七成病患者接受數星期治療後,病情有明顯的改善,但刺激劑可能會影響部份患者的食慾或睡眠質素,因 此,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及其家人應與醫生保持溝通,既可減輕家人的擔憂,或當藥物產生副作用而令病者感到不適時,亦可立即作出相應的處理,透過醫生的建議,可加強病患者服藥的依從性,從而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