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會下的蛻變藍圖

大都會下的蛻變藍圖

汪敦敬 Lawrance Wong


香港成為國際大都會已是大勢所趨,但是香港社會仍未規劃出一個完整的藍圖,讓年輕人去適應和作好準備。我認為一個城市晉身成為大都會需有以下條件和方向:

(1)資金匯聚: 香港的M3(泛指總存款量)已經由09年的6.24萬億元增加至現時的12.98萬億元,升幅達一倍多。隨著四方八面的資金湧進及增長,資產價格自然相繼上升。然而,要讓息口同時大幅度上升,實在不容易。

(2)樓價上升: 因為香港樓價上漲,這意味著已置業人士更能有效地掌握財富分享的機會。

(3)人口、物資與境外對流: 藉著網絡的迅速發展,促使鄰近地方的人口聚集並互相融為一體,形成對流效應,物資及人才都會變得更豐富,分佈更廣闊。然而,在就業機會提升下,競爭也會隨之上升。不過,在人才對流的局勢下,若不擴大自己的活動範圍或只困在香港,也等同於削低向外發展的機會。

(4)居民遷徙: 當物價和樓價也上升時,部分本地人士會選擇搬到較偏遠的地方居住,而更有實力的境外人士則往大都會的中心遷徙。從投資的角度來說,沒有置業的人士相對風險更高!

(5)邊境擴大:任何大都會最終都會擴大原本所屬範圍及邊境區域,用正面的態度來看,這是一個良好的投資機會。若暫時未有經濟能力於市中心地區置業,可考慮購買位於來的好處。

(6)貧富懸殊:這是大都會的不良現象,但是若懂得把握各個機會,「危」便能轉化為「機」。對於「做得對」及「能把握」的人士來說,他們獲得的收益也特別多。

(7)工資上升:物價會因大都會的形成而隨之上漲;當物價升高,工資便會進入急升的階段。然而,「正義永遠遲到」,若能理解大都會的演變過程,便明白為何要趁早置業,因為往後昂貴得令人難以負擔的樓價,會因為工資上升而變得日益合理。

以上的觀點只是我的微言之見,並不是事實的全部。變幻才是永恆,我們要珍惜當下,非停留當下。在時代巨輪下,堅持原則及向前發展是不二法則。我希望將個人所體會到的經驗與年輕人分享,讓他們能夠參考更多不同的意見,從而有所得著。

汪敦敬 Lawrance Wong

從事地產界已逾33年,現為祥益地產總裁;於不同報章、雜誌及網上平台撰寫樓市評論文章20多年,並於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市場會出現新的秩序及邏輯,於是主力撰寫有關新常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