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


甚麼是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關於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更是長者及停經女性的常見疾病。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變得脆弱,容易骨折。據統計,全球50歲以上的女性,當中有約三分之一因骨質疏鬆而導致骨折。  健康的骨骼是由造骨細胞及蝕骨細胞不斷地重塑。在人生不同時期,兩種細胞皆有不一樣的活躍程度,年輕時的骨質增長正是因為造骨細胞比蝕骨細胞活躍。但隨著年齡增長,身體內的荷爾蒙轉變會影響到兩種細胞的活躍平衡,從而令骨骼礦物質漸漸流失,導致骨骼強度下降。

 

患上骨質疏鬆症有甚麼後果?

當患上骨質疏鬆症時,患者的骨骼變得脆弱,強度不足,身體即使承受低能量碰撞,如平地跌倒;或進行一些簡單動作,如打噴嚏,都可能引致脆性骨折,可謂防不勝防。  骨質疏鬆所引致的骨折亦會為病人帶來深遠影響,研究數據指出,香港的髖骨骨折患者手術後一年內的死亡率可達百分之17.3。另外約七成的患者在手術後一年,活動能力仍然受損。部分患者失去自理能力,需要入住長期療養院,除了影響身心健康,更為患者自身及其照顧者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此外,一次骨折的出現就會提高往後骨折的風險,研究發現,一旦遭受骨折,病人遭受第二次骨折的機率已經高達十倍。  所以及早診斷,配合適當的治療和調整生活習慣,是控制骨質疏鬆症及預防骨折的有效方法。

 

如何診斷及治療骨質疏鬆症?

醫生一般會先了解病人的病歷如骨折史,有否服用類固醇,有否飲酒吸煙,以及其他生活習慣。如有需要,醫生會為病人安排進行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檢測(DEXA),去量度病人的T值,當T值低於-2.5時,病人會被診斷為患有骨質疏鬆,需要接受藥物治療。根據2020年美國臨床內分泌科協會的最新指引,當T值低於-3.0時,病人更會被界定為非常高風險發生骨折的人士,建議醫生為病人提供增加骨質密度的治療,包括最新型具雙重作用的生物製劑,同時令骨骼細胞增加造骨作用並減少蝕骨作用。

 

如何配合治療,強健骨骼?

除藥物治療外,均衡飲食、恆常運動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都有助強健骨骼。多進食高鈣和維他命D含量的食物,適度的負重運動及接觸日光的戶外活動都對維持骨質密度很有幫助。

 

陳漢威醫生 

香港大學名譽臨床醫學教授

老人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