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三高的理解與建議


中醫如何看待高血壓? 

高血壓即動脈血壓持續升高的全身性血管疾病。中醫認為,本病是由於長期精神緊張、飲食失節、操勞過度,或因年老體衰,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風、火、痰、瘀等病邪。患上高血壓的患者可能會頭暈頭痛、失眠多夢、心悸心煩、耳鳴耳脹、肢體麻木、肩頸僵硬等症狀,故根據不同的症狀,高血壓可歸納為中醫學的“眩暈”、 “頭痛”、“耳鳴”等範疇。常見的證型為肝陽上亢證、痰濕壅盛證、氣滯血瘀證、陰虛陽亢證、陰陽兩虛證等。 

中醫如何看待高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不敏感而引起糖、脂肪、蛋白質代謝紊亂的疾病,臨床特徵是患者的血糖長期高於標準值。糖尿病的患者以“三多一少”為主要臨床表現,即:多飲、多食、多尿、消瘦。本病屬中醫的“消渴”範疇,消渴之名首見於《黃帝內經》。而中醫又會按“三多”症狀的輕重而將本病分為 “上消”、“中消”和“下消”:渴而多飲為上消;消谷善飢為中消;渴而便數有膏為下消。中醫認為,消渴多因素體陰虛、飲食不節,加上情志不暢、勞欲過度等所致,與肺、胃、脾、腎關係密切。常見證型有:肺胃熱盛證、腎陰虧虛證、陰陽兩虛證等。 

中醫如何看待高血脂? 

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脂類升高的情況,容易造成動脈粥狀硬化,並增加患上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中醫認為,血脂與痰、濕、瘀等病理產物相似,多因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之品所致,損傷脾胃,造成脾胃運化功能的失職,產生痰濁阻滯血流,影響氣血運行,使痰瘀互阻於血管。 

防治三高好辦法 

由於近年三高有年輕化的趨勢,故年輕時便應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應注意飲食,盡量多吃蔬菜少吃肉,定時飲食,不可過飽,盡量減少進食煎炸、甜食等肥甘厚膩之品,少吃加工食品、加工調味料或過鹹的食品。其次,盡量抽空做適量的運動,一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持續30分鐘至1小時。最後避免精神緊張,放鬆心情,減少憂思發怒。如懷疑自己有三高的問題,應盡快尋求註冊中醫師或醫生的意見,積極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李樂怡醫師 

香港註冊中醫師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

現職於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